简述 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复查彩超示左乳肿块48mm×47mm×44mm,侵犯皮肤。左腋下淋巴结18mm×12mm(图1)。 钼靶检查示左乳肿块伴钙化62mm×50mm(图2),邻近皮肤改变。 图1 乳腺彩超 患者血常规、肝肾功、电解质检查均无异常。 肿瘤标志物 : CA125 600↑,CA153 、CEA正常。 胸、上腹部CT 及骨扫描均(-)。 左乳及左腋下淋巴结穿刺病理示,左乳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(组织学Ⅲ级),左腋窝淋巴结未见癌组织。免疫组化示ER(-)、PR(-),c-erbB-2(0),Ki-67(70%)。 入院诊断:左乳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 cT4N0M0 ⅢB期 三阴型。 患者初诊时肿瘤体积较大,侵犯皮肤,根据CSCO指南推荐,给予同时包含蒽环类和紫杉类的治疗方案EC-T方案行新辅助化疗。 2019年10月10日起给予EC方案(E 100mg/m2+C 600mg/m2,D1,Q3W)新辅助化疗4个疗程,复查彩超左乳肿块32mm×19mm,左腋下淋巴结17mm×10mm。磁共振示左乳肿块33mm×18mm(图3)。疗效评估PR。 图3 复查乳腺彩超(上)和磁共振(下) 患者应用4个疗程EC方案后,虽然疗效评价为PR,但肿瘤体积仍然较大,治疗效果难言满意,遂考虑更改原化疗方案。CA012 III期研究中,白蛋白紫杉醇组ORR明显优于普通紫杉醇一线治疗患者(42%对27%);CA024 II期研究显示,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,白蛋白紫杉醇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多西他赛;CBCSG 006研究显示,含铂方案可以给三阴性乳腺癌带来ORR、PFS方面的获益;GeparSixto及CALGB研究均表明卡铂可以显著提高TNBC患者的新辅助pCR率。同时,患者有糖尿病病史,应用白蛋白紫杉醇可避免使用激素影响血糖,提高化疗安全性,因此后续方案选择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卡铂的三周方案进行治疗,白蛋白紫杉醇(400mg,d1,q3w)联合卡铂(20mg,d1,3 mg,d3)。 4个疗程后评估彩超,左乳肿块18mm×14mm,左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。钼靶检查示左乳肿块16m×12mm。磁共振左乳肿块15mm×13mm,周边环形强化。左乳病灶较前明显缩小,肿瘤标志物均正常(图4)。 图4 第二次复查彩超、钼靶及磁共振检查 2020年3月27日,患者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。术后病理示左乳局部(质硬区)组织广泛坏死,周围纤维组织增生,可见大量成片泡沫细胞,未见明确癌组织残留,符合化疗后反应(图5)。化疗反应5级(MP评分系统),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(0/13)。 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评价为pCR。 图5 术后病理 治疗经验总结 三阴性乳腺癌(TNBC)作为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,对内分泌治疗和现有靶向治疗无效,且通常复发较早,进展迅速,预后较差。本例为局部晚期TNBC患者,肿瘤体积较大,且侵犯皮肤,根据CSCO指南不适合直接手术,需要先行新辅助化疗。《柳叶刀》(Lancet)杂志发表的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,pCR在某些特定亚群中可以预测患者的远期生存。对于局部晚期TNBC患者,我们需要合理选择新辅助化疗方案,快速减轻肿瘤负荷,力争达到pCR,改善患者预后。 本例患者在应用EC方案4个疗程后,疗效评估未达到满意效果,我们果断考虑更换后续化疗方案。 参考既往研究的结果显示,白蛋白紫杉醇的疗效优于传统紫杉醇。CA012研究中,与传统紫杉醇相比,白蛋白紫杉醇可降低肿瘤进展风险25%(HR=0.75,P=0.006),OS延长9.3周(65.0周对55.7周);CA024研究中,150mg/m2白蛋白紫杉醇方案较多西他赛可以显著延长患者中位OS。除此之外,多项研究也证实铂类药物能够令TNBC患者获益,提高新辅助化疗的PCR率。2020年NCCN指南指出,虽然不推荐将铂类常规应用与TNBC术前新辅助化疗,但可以考虑应用于某些患者,如需要获得较好局部控制者。同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,白蛋白紫杉醇无需激素预处理,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化疗安全性。 综上考虑,对于此例TNBC患者,后续方案我们选择了TP(白蛋白紫杉醇+卡铂)方案,而不是T方案。 经过4个周期EC方案和4个周期TP方案后,按计划为该患者进行了手术。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患者达到了pCR,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。 病例点评 患者56岁,具糖尿病病史,入院时肿瘤负荷较大,侵犯皮肤,左乳及左腋下淋巴结穿刺病理示,左乳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(组织学Ⅲ级) ,左腋窝淋巴结未见癌组织。免疫组化: ER(-)、PR(-),c-erbB-2(0),Ki-67(70%)。根据穿刺病理结果诊断为左乳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,cT4N0M0,ⅢB期,三阴型。 此例患者为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,不适合直接进行手术治疗,根据2020CSCO指南,给予其新辅助化疗,初步方案EC-T。4个疗程后,疗效评估PR,但肿瘤的化疗反应并不理想。而白蛋白紫杉醇以纳米微粒白蛋白为载体,通过白蛋白独特运转机制,可促使药物更多地进入到肿瘤组织内,达到较高的肿瘤组织内浓度,从而提高疗效。CA012和CA024研究均表明,与紫杉醇及多西他赛相比,白蛋白紫杉醇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。在2020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中,通过GBG69研究数据的证明,强调了白蛋白紫杉醇在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地位。同时,考虑到患者具有糖尿病病史,应用白蛋白紫杉醇无需激素预处理,避免了血糖波动。GeparSixto及CALGB40603等研究则均表明卡铂可以显著提高TNBC患者新辅助治疗的pCR率。基于此,将后续的治疗方案更换为TP方案,术后证实患者达到了pCR,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。 由此可见,对于本例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,白蛋白紫杉醇是新辅助化疗方案中的优选方案。